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如何认定姻亲间的借贷关系/仲崇镇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1 02:56:27  浏览:806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案情】

  刘某与李某之女李乙(次女)于2006年建立了恋爱关系,基于这种关系,刘某多次向李某借款共计18 000元用于经营沙场,并向李某出具借据一张,内容为“借条今借李某现金18 000元(大写壹万捌仟元整) 借款人:刘某 2006年8月26日”。2007年5月27日,刘某与李乙依法登记结婚,婚后,刘某未继续经营沙场。后因感情不和刘某与李乙于2010年7月21日协议离婚,并在离婚协议书中财产处理一项中注明“无”。2011年10月9日,李某持上述借条诉至法院要求刘某偿还借款18 000元。审理中,刘某辩称其与原告之女李乙离婚之前已经偿还上述借款,否则在不对该借款进行处理的情况下,李乙不会同意离婚。

  【裁判】

  一审法院认为,案涉借款系被告刘某与原告李某之女李乙结婚之前所借,是被告刘某的婚前个人债务,而非夫妻共同债务,李乙与被告刘某离婚时无须在离婚协议中对该借款进行处理分担,故对被告刘某关于案涉借款已经偿还的抗辩主张,不予采信。后一审法院判决被告刘某偿还原告李某借款18 000元。判决后,原、被告均未提起上诉,一审判决已经生效。

  【评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为案涉借款是否已经偿还。

  一种意见认为,原、被告之间是出于姻亲关系而发生民间借贷的,借贷关系依附于姻亲关系的发展变化。原告之女李乙与被告刘某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通常,原告李某作为被告刘某的“岳父”,不但不会追索案涉借款,反而会给予宽松的偿还期限甚至予以免除。在婚姻关系结束之时,若案涉借款未偿还或免除,按照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原告李某及其女儿李乙与被告刘某会对该借款进行约定处理。但本案中,未有证据表明双方对案涉借款进行处理,原告在姻亲关系结束一年多后才起诉索要与常理不符,故对被告的抗辩主张可予采信。

  另一种意见认为,案涉借款系被告刘某与原告之女李乙结婚之前所借,借款也未用于婚后共同生活,故该借款系被告的婚前个人债务,而非夫妻共同债务。按照法律规定,李乙与被告离婚时无须也无权在离婚协议中对该借款进行约定处理。若案涉借款已经偿还或免除,相关欠条也不会存在,故对被告刘某关于案涉借款已经偿还的抗辩主张不应采信。

  一般而言,在姻亲之间,即使发生借贷关系,出于信任和情面,也多不会约定具体还款时间或出具书面的借据;在姻亲关系良好时,出借方也多不会主动向借款方索要借款,多会给予宽松的偿还期限甚至予以减免;在失去良好的姻亲关系时,双方矛盾激化,出借方多会要求借款方立即偿还借款。本案中,被告刘某与原告之女确立恋爱关系后在结婚之前,其向未来的“岳父”李某出具欠条在常理之中;在双方姻亲关系存续期间,因被告刘某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很好,原告李某多不会索要该笔借款,若案涉借款已经偿还或免除,案涉借据也不会存留至今;在失去良好的姻亲关系时,原告李某肯定会索要该笔借款,但借款的存在并不能影响姻亲关系的存续,即使该笔借款未偿还,其姻亲关系仍会破裂。姻亲关系破裂并不能表明其他关系如人身、金钱债务关系的消亡,正是因为姻亲关系的变化才导致案涉借款纠纷的产生。

  因案涉借款系被告刘某在婚前所借,且没有证据表明已经转化为了其与李乙的夫妻共同债务,加之,其李某持有真实的欠据其债权得以保障,所以,在协议离婚时,李乙与被告刘某未对该借款进行约定处理,是在情理和法理之中。又因原告李某持有被告刘某出具的借据,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其在法律允许的诉讼时效期间内起诉,也合乎常理。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被告刘某应就其抗辩主张提供证据证实,否则就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责任。综上,被告刘某关于案涉借款已经偿还的抗辩主张不能成立。

  婚姻关系及其姻亲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多种复杂的人情、金钱、身份关系。姻亲之间的民间借贷纠纷,不能仅凭法律上的证据和严格的法律逻辑进行分析认定,否则对案件事实认定就容易出现错误。在处理姻亲之间的民间借贷纠纷时,应查清借贷的事实,并结合其姻亲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借贷双方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作者单位:山东省五莲县人民法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反贪局局长们怎么了?
杨涛
贵州省贵阳市中级法院近日依法对贵州省检察院反贪局原局长刘国庆受贿一案进行公开宣判:以被告人刘国庆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0万元,赃款予以没收、追缴。
这不是媒体第一次对反贪局局长落马进行报道了。此前,湖北省黄冈市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陈友斌,因犯贪污罪、诈骗罪、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5年。安徽芜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助理、反贪局局长潘政治涉嫌受贿罪被判免予刑事处罚。湖南省江永县检察院原反贪局长蒋兆国更玄,竟因奸淫幼女,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面对反贪局局长们的纷纷落马,我们不能不惊呼:反贪局局长们怎么了?
反贪的权力是职务犯罪的侦查权,是最为前沿的对公权力进行法律监督的权力,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其他公权力之上的公权力。在长期的权力与权力的对话实践中,反贪局局长们也是最为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手中权力给他们带来的荣耀,因此,一些反贪局局长们自称反贪局为“天下第一局”也许是最好的形容。
因此,反贪局局长们要是动了歪心邪念,带来的后果却比其他公权的腐败可怕的多。首先,如果反贪败的人也滥用公权,给我们的法治建设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因为一般官员的腐败只是污染了水流,而反贪败的人也腐败则是把水源都污染了。民众将去那里寻找公平与正义、清明与廉洁呢?其次,反贪局局长们长期处于反腐的第一线,在打击腐败犯罪的同时,他们也是最深入了社会的阴暗面,最了解官场的潜规则,最真实地感受到腐败官员的纸醉金迷的生活,最懂得侦查与反侦查的手段。在司法机关人、财、物还处于地方的控制下的今天,他们也是对地方政治生态最为熟悉,他们在打击腐败的同时,也不泛可以手中的权力进行交易,寻求保护伞。以上的林林总总,必将使我们的查处异常艰难。
没有人可以否认反贪局局长们不要受监督,他们上面有检察长,检察院之上有人大的监督,还有党委纪检委的监督,人民群众、社会舆论的监督。同时,按理说,反贪局局长们处于风口浪尖中,自身也会最为谨慎,然而,权力给人带来的诱惑实在是超乎人的想像的,掌有权力者只要有缝隙便会千方百计去寻租,特别是当对他们的监督流于形式的话更是肆无忌惮,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最终会成为牟取私利的工具。
反贪局局长们的纷纷落马,让我们再一次深刻地重温了人性的弱点,没有任何权力可以在不受制约与监督下不自腐,监督者自身也不例外。监督不在形式、贵在实质,不在一时、贵在持久,不在对特定的人而贵在对所有的人。
通联: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杨涛 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
邮编:341000
E—mail:tao1991@163.net tao9928@tom.com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纳米比亚共和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纳米比亚共和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2008年8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批准2006年5月26日由司法部部长吴爱英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纳米比亚共和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