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人事部、国家教委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中等专业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三个实施意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21:40:45  浏览:866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人事部、国家教委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中等专业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三个实施意见的通知

人事部 国家教育委员会


人事部、国家教委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中等专业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三个实施意见的通知

1994年2月5日,人事部 国家教委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国发〔1993〕7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3〕85号)文件精神,制定了高等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中小学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和中等专业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现予下发,请参照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依据上述文件的内容,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各类学校工资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并抄报人事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高等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高等学校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一)此次高等学校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限于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建制成人高等学校中1993年9月30日在册的正式职工。
(二)高等学校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均不列入这次工资制度改革范围,但其中由学校派遣到校办企业工作、现仍属学校事业编制、工资关系仍在校内的人员,列入这次高等学校工资制度改革实施范围。
二、新工资制度的内容和工资构成
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分别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分别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等级工资制。
高等学校专业技术、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和技术等级、等级工资制由固定部分与活的部分两块构成。职务(技术)等级工资为工资中固定的部分,主要体现工作能力、责任、贡献、劳动的繁重复杂程度;津贴为工资中活的部分,主要体现各类人员岗位工作特点、实际工作的数量质量差别。在各单位工资总量构成中,职务(技术)等级工资部分占70%,津贴部分占30%。
三、职务(技术)等级工资
(一)高等学校教师(含科研人员,下同)执行高教、科研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一)。
(二)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执行高校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二)。
(三)高等学校工程技术、图书情报、出版编辑、卫生技术等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分别执行国家规定的相应职务等级工资标准。
(四)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实行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度,执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三)。
(五)高等学校党务工作人员及工会、共青团等工作人员参照同级行政人员工资标准执行。
(六)高等学校的技术工人按照高级技师、技师两个技术职务工资标准和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三个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执行(见附表四--1)。普通工人执行普通工人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四--2)。
四、津贴
(一)津贴是高等学校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津贴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应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津贴的发放要以考核情况为基础,与工作人员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直接挂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不能平均发放。
(二)津贴的实施按国家规定的30%比例实行总量控制、政策指导,学校自主分配。学校在核定的30%比例的津贴总额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本实施意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津贴项目、档次、标准及实施办法,报上级主管部门、人事部门批准后实施。
(三)高等学校可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各自的特点设置教学课时津贴、科研课题津贴、研究生导师津贴、岗位目标管理津贴、领导职务津贴等津贴项目。
1.教学课时津贴。适用于高等学校教学人员,以教师实际授课时数和质量为主要依据计发。津贴标准可根据不同职务设若干档次。教学辅助人员、政治辅导员以及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等教学人员,可按工作量折算课时领取教学津贴。
2.科研课题津贴。适用于高等学校专职和兼职科研人员,根据科研课题(项目)的等级、经费总额和科研人员在课题研究中所负责任大小确定。科研辅助人员可按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领取科研辅助津贴。科研课题津贴和科研辅助津贴可参照科研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3.研究生导师津贴。根据实际指导研究生的层次和数量来确定。
4.领导职务津贴。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领导职务的,领取领导职务津贴。津贴标准根据职务高低和所负责任的大小确定。其中,学校校长和党委书记的津贴标准由学校提出意见,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不担任领导职务时,该项津贴即行取消。在集中主要精力做好领导岗位工作的前提下,对兼做教学、科研工作的,在领取领导职务津贴的同时还可根据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工作量发给相应的教学、科研津贴。
5.岗位目标管理津贴。适用于高等学校行政人员,根据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确定。担任科以上实际领导职务的行政人员,其岗位目标管理津贴标准要与担任同级领导职务专业技术人员的津贴水平大体平衡。
6.技术工人岗位津贴。根据技术工人实际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技术水平、岗位差别确定。
7.普通工人作业津贴。根据高等学校普通工人实际工作的数量、工作表现确定。
(四)对高等学校重点基础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从事基础研究、尖端技术和高技术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经人事部、财政部批准,可在上述国家规定的30%津贴比例之外,另设特殊岗位津贴。津贴标准一般按这部分人员工资的20%~30%掌握。具体实施办法由主管部门提出意见,经人事、财政部门批准后实施。
(五)上述津贴制度建立后,原按国家规定发放的奖金(包括按国家有关政策用学校自有收入发放的带有奖金性质的其他项目)在四个月平均基本工资以内的部分,予以取消。超过四个月平均基本工资的部分,由学校统一掌握,可与新设津贴合并使用。
(六)国家规定的政府特殊津贴、特殊行业的保健性津贴仍按现行规定执行。
五、奖励制度
对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要给予奖励。
(一)对做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如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开创性成果并产生重大社会效益;在基础研究、尖端技术、高技术研究中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在应用科学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产生重大经济效益,以及获得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优秀教材)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等人员,给予一次性重奖。凡其成果能够用于生产活动,带来重大经济效益的,奖励金额从所获利润中提取;从事教学工作、基础研究、尖端技术和高技术研究的人员,其奖励金额在国家专项基金中列支。重奖的具体实施办法和审批权限,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从1994年起,各地区、各部门所属学校工作人员要进行年度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员发给年终奖金,奖金数额相当于本人一个月的工资(当年12月份职务工资与津贴之和)。
六、正常增资制度
(一)正常升级
高等学校工作人员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定期升级增资制度。年度考核一般在学年末进行。考核工作按国家统一规定,并结合高等学校的具体特点组织实施。凡正常履行工作职责,连续两年考核合格的人员,可以晋升一个工资档次。考核不合格者,不得晋升。对考核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提前晋升或越级晋升,晋升比例一般控制在本单位总人数的3%以内。考核升级增加的工资,从下一年度的一月份起发给。考核晋升工资的增资总额,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审核批准。
(二)晋升职务(技术等级)增加工资
高等学校工作人员在职务(技术等级)晋升时,按晋升的职务(技术等级)相应增加工资。原工资低于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最低档的,进入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最低档;原工资已在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以内的,就近就高进入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档次。增加的工资从职务(技术等级)变动后的下月起计发。
七、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一)新参加工作的取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毕业生不实行见习期,在确定职务前执行初期工资。其他各类学校毕业生均实行一年的见习期,并执行见习期工资。见习期工资和初期工资标准执行国家统一规定。长学制高等学校毕业生见习期工资可适当高定。
毕业生见习期满后,按确定或受聘的职务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各类毕业生的定级工资标准执行国家统一规定。
到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各类学校毕业生,可以提前定级,定级工资标准可高于同类人员1--2档。具体实施按当地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二)新参加工作的工人仍实行学徒期、熟练期制度。学徒期、熟练期的工资待遇和期满后的定级工资待遇,由高等学校按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工资管理体制
(一)高等学校均属国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70%和活的部分30%,以及国家规定的年终奖金,全部由国家财政预算列支。
(二)高等学校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实行工资总额包干管理,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在提高用人效益的基础上,编制内节余的工资总额,由学校自主安排使用,改善单位内部分配关系。实行工资总额包干,要保持国家规定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相对完整,不得使用包干节余工资总额改变国家规定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
九、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
(一)高等学校由现行工资制度向新工资制度过渡的具体套改办法,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3〕85号)的统一规定执行。
(二)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以及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根据国家规定授予奖励升级的人员,可适当高定职务工资档次。对表现差、不能履行本职职责,或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人员,学校有权低定其职务工资档次。
(三)同时具有专业技术职务和行政职务的人员,其职务工资可按所担任两种职务中职务工资较高的一种确定。
(四)高等学校校院长、党委书记的起点职务工资标准,要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地方院校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中央部门直属院校,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本科院校正副校院长执行二级职员职务工资标准。其中,少数院校校院长的起点职务工资经上级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批准可适当高定。高等专科学校正职校长执行二级职员职务工资标准。高等学校中研究生院院长执行本校副校长职务工资标准;校长助理和目前还保留设置的教务长、总务长等起点职务工资标准可以比本校处长的职务工资标准高一档。
(五)地区津贴制度和特殊情况下工资支付及工资变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六)高等学校离退休人员的待遇及这次工资制度改革增加离退休费的办法按国办发〔1993〕85号文件并参照所在地省一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规定执行。
十、组织领导
这次高等学校工资制度改革,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中央各部门在京直属院校,由各部门组织实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指导。
实行新的高等学校工资制度,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教师法》颁布的背景下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提高教师待遇的重大措施。各级人事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执行政策,保证高等学校工资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附表一:高教、科研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
| 职务等级 |------------------------------------------------------------------------------|| 津贴部分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
|--------------|------|------|------|------|------|------|------|------|------|------||----------------|
|教授研究员 |390|430|470|520|570|620|670| | | || 71~287 |
|--------------|------|------|------|------|------|------|------|------|------|------|| |
|副教授副研究员|275|305|335|365|395|435|475|515|555| || |
|--------------|------|------|------|------|------|------|------|------|------|------||(全额拨款单位,|
|讲师助理研究员|205|225|245|265|285|315|345|375|405|435||按在工资构成中 |
|--------------|------|------|------|------|------|------|------|------|------|------||占30%计算) |
|助教研究实习员|165|179|193|213|233|253| | | | || |
----------------------------------------------------------------------------------------------------------------------
附表二:高校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
|职务等级 |----------------------------------------------------------------------------------------------|| 津贴部分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十二|| |
|----------|------|------|------|------|------|------|------|------|------|------|------|------||----------------|
|高级实验师|275|305|335|365|395|430|470|510|550|590|630|670|| 64~287 |
|----------|------|------|------|------|------|------|------|------|------|------|------|------|| |
|实 验 师|205|225|245|265|285|315|345|375|405|435| | || |
|----------|------|------|------|------|------|------|------|------|------|------|------|------|| |
|助理实验师|165|179|193|213|233|253|273|293|313| | | ||(按在工资构成 |
|----------|------|------|------|------|------|------|------|------|------|------|------|------||中占30%计算)|
|实 验 员|150|162|174|192|210|228|246|264| | | | || |
----------------------------------------------------------------------------------------------------------------------------------
附表三: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岗位目标 |
|职务等级|------------------------------------------------------------------------------||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管理津贴 |
|--------|------|------|------|------|------|------|------|------|------|------||----------------|
|一级职员|480|520|560|605|650|695| | | | || |
|--------|------|------|------|------|------|------|------|------|------|------|| 62~298 |
|二级职员|335|370|405|440|480|520|560| | | || |
|--------|------|------|------|------|------|------|------|------|------|------|| |
|三级职员|235|260|285|310|340|370|400|430| | || |
|--------|------|------|------|------|------|------|------|------|------|------||(全额拨款单位,|
|四级职员|180|198|216|234|252|276|300|324|348|372||按在工资构成 |
|--------|------|------|------|------|------|------|------|------|------|------||中占30%计算)|
|五级职员|160|174|188|202|216|233|250|267| | || |
|--------|------|------|------|------|------|------|------|------|------|------|| |
|六级职员|145|157|169|181|193|207|221|235| | || |
----------------------------------------------------------------------------------------------------------------
附表四:工人工资标准表
1.技术工人技术等级工资标准 单位:元/月
------------------------------------------------------------------------------------------------------------------
|技术职务、| 技 术 等 级 工 资 标 准 || |
| |------------------------------------------------------------------------------|| 岗位津贴 |
|技术等级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
|----------|------|------|------|------|------|------|------|------|------|------||----------------|
|高级技师 |245|267|289|315|341|367|393|419| | || |
|----------|------|------|------|------|------|------|------|------|------|------|| 62~180 |
|技 师|205|223|241|259|283|307|331|355|379| || |
|----------|------|------|------|------|------|------|------|------|------|------|| |
|高 级 工|180|196|212|228|248|268|288|308|328|348|| |
|----------|------|------|------|------|------|------|------|------|------|------||(全额拨款单位,|
|中 级 工|160|174|188|202|220|238|256|274|292|310||按在工资构成 |
|----------|------|------|------|------|------|------|------|------|------|------||中占30%计算)|
|初 级 工|145|157|169|181|197|213|229|245|261|277|| |
------------------------------------------------------------------------------------------------------------------
2.普通工人等级工资标准 单位:元/月
------------------------------------------------------------------------------------------------------------
| 等 级 工 资 标 准 || 津 贴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十一|十二|十三|| 58~135 |
|----|----|----|----|----|----|----|----|----|----|----|----|----||(全额拨款单位,按在 |
|135 |146 |157 |168 |182 |196 |210 |224 |242 |260 |278 |296 |314 ||工资构成中占30%计算)|
------------------------------------------------------------------------------------------------------------
注:技师、高级技师工资标准,只限在国家规定的考评工种范围内使用。

中小学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中小学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此次中小学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限于下述单位和人员范围中1993年9月30日在册的国家正式职工。
(一)普通中学、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普通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成建制的中、初等成人学校;
(二)少年宫、少年之家、少年辅导站等校外教育机构;
(三)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教研室、电化教育馆(站)、教学仪器装备供应站等教育事业单位;
(四)属于教育事业编制专职从事农村成人教育与扫盲教育的人员,以及上述学校中从事勤工俭学工作、现仍属学校事业编制、工资关系仍在校内的工作人员列入这次中小学工资制度改革实施范围。
二、新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工资构成
新的中小学工资制度总称为中小学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制。工作人员工资由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和津贴两部分构成。职务(技术)等级工资为工资中固定的部分,主要体现工作能力、责任、贡献、劳动的繁重复杂程度;津贴主要体现各类人员的岗位工作特点、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在各单位工资总量构成中,职务(技术)等级工资部分占70%,津贴部分占30%。
三、职务(技术)等级工资
(一)教师职务等级工资。中小学教师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序列和职务工资标准。受聘中小学教师职务的人员,执行中小学教师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一)。
中小学教师在此次工资套改后职务等级工资标准提高10%。
(二)中小学中的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分别执行国家规定的同类人员的职务等级工资标准。
(三)中小学行政人员实行国家统一规定的事业单位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度,执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二)。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长等行政人员根据其学校的具体情况分别执行三至六级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行政职务与职员职务等级的对应关系,可参考本实施意见(见附表三),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人事部门具体确定。
(四)中小学技术工人执行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普通工人执行普通工人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四)。幼儿园保育员原则上执行技术等级工资标准。
四、津贴
(一)中小学根据其教育教学等工作的特点设立下列津贴:教师课时津贴、领导职务津贴、职员岗位目标管理津贴、工人岗位津贴等。
1.课时津贴。课时津贴是教学工作津贴,以教师实际授课时数和教学质量为主要依据计发。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教学计划,计算课时总量;根据当地和学校的具体情况,规定标准周课时,对不同学科的课程确定适当的折合系数。津贴标准可根据学校类别、层次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规定若干档次(参考标准见附表五)。
2.领导职务津贴。担任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及相当职务的领导人员领取领导职务津贴。津贴标准可按学校的类别、层次分别确定。中小学校长的领导职务津贴由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参考标准见附表六)。兼任教学工作的,按照实际的工作量同时领取教学课时津贴。
3.职员岗位目标管理津贴。适用于学校行政人员,津贴标准根据学校行政人员的岗位责任、工作实绩确定。其中担任领导职务人员的津贴水平要与担任同级领导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津贴水平大体平衡。
4.工人岗位津贴。分为技术工人岗位津贴和普通工人作业津贴。津贴标准根据技术等级、岗位差别、工作量和工作表现确定。
(二)津贴是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要与固定部分同时实施。津贴的发放,要以考核结果为依据。与工作人员的岗位、实际工作数量和质量紧密挂钩,拉开应有差距,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不能平均发放。具体办法既要强化津贴分配的激励作用,又要注意正确的政策导向,体现中小学工作的特点,简便易行。
(三)津贴的实施实行国家宏观控制、政策指导,学校自主分配。中小学各类津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实施意见规定的原则和指导性意见,制定当地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津贴的基本标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学校为单位(乡以下学校以乡中心校为单位),按工资构成的30%核定的各校津贴总额,由学校统一掌握使用。学校在不超过核定津贴总额的前提下,可按照本实施意见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实施细则及基本标准,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津贴档次、津贴标准和发放办法等,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实施。
(四)上述津贴制度建立后,原按国家规定发放的奖金(包括按国家有关政策用学校自有收入发放的带有奖金性质的其他项目)在四个月平均基本工资以内的部分,予以取消。超过四个月平均基本工资的部分,由学校统一掌握,可与新设津贴合并使用。
(五)在上述工资构成30%的津贴之外,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教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班主任津贴、特殊教育津贴、工读学校补贴继续实行,并按现行标准和办法按月发放。现行超课时酬金与课时津贴合并,不再单独发放。
五、奖励制度
(一)对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贡献卓著的教师以及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重大成果、做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重奖。具体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从1994年起,各地区、各部门所属学校工作人员要进行年度考核。在考核的基础上,对考核合格的人员年终发给相当本人一个月工资(当年12月份职务工资与津贴之和)的奖金。年终奖由教育事业费列支。
六、正常增资制度
(一)中小学实行严格考核、定期升级制度。考核工作按国家统一规定,并结合中小学的具体情况组织实施。年度考核一般在学年末进行。凡连续两年正常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经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员,每两年晋升一个工资档次。考核不合格的,不得晋升。经考核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提前或越级晋升,晋升比例在单位总人数的3%以内掌握。定期升级的工资,从下一年度的一月份起发给。
(二)工作人员在职务(技术等级)晋升时,相应增加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原工资低于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最低档的,进入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最低档;原工资已在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以内的,就近就高进入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档次。增加的工资,从晋升职务(技术等级)的下月起发给。
七、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新参加工作的各类学校毕业生的见习期工资、初期工资和定级工资,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对到边远、艰苦地区和农村工作的人员,待遇从优。凡到边远、艰苦地区以及乡(含乡)以下学校工作的中专以上学校毕业生,可以直接定级,定级工资标准比同类人员高1--2档。具体实施按省级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离退休人员待遇
中小学离退休人员待遇原则上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根据《教师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退休教师的退休金比例。中小学教师职务工资标准提高10%的部分计入离退休费的基数。
九、工资管理体制
为强化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的保障机制,并增强中小学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机制,对中小学工作人员工资实行国家宏观控制、分级管理和工资总额包干管理。
国家对中小学工作人员工资实行宏观管理,制定统一的工资制度、工资政策和工资标准,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意见。乡级财政薄弱,不能保证教师工资按时发放的地方,要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采取有力措施迅速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993〕78号)的有关精神执行,以保证教师工资按期足额发放。
在保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下,中小学可试行工资总额包干管理办法。在定编的基础上,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节余的工资由学校自主安排使用。
十、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
(一)中小学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从1993年10月1日起实施。
(二)中小学从现行结构工资制向新工资制度过渡的套改办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3〕85号)的统一规定,并结合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执行。小学三级教师可按小学二级教师的套改办法进行套改。
(三)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以及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根据国家规定授予奖励升级的人员,可适当高定职务工资档次。对表现差、不能履行本职职责,或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人员,学校有权低定其职务工资档次。
(四)中小学教师兼任学校行政领导工作的,可以按教师职务确定职务工资,也可按两种职务中较高一种职务工资执行。
(五)经费来源。中小学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70%和活的部分30%同时实施,由国家财政预算列支,并保证按月足额兑现。
(六)在公办教师实行新工资制度的同时,民办教师的工资如何增加,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
十一、组织领导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实施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中小学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细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并抄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和人事部备案。
这次中小学工资制度改革,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教师法》颁布的背景下进行的重大改革,是提高教师待遇的重大措施。各级人事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执行政策,保证这次工资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附表一: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
| 职务等级 |------------------------------------------------------------------------------|| 津贴部分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
|------------|------|------|------|------|------|------|------|------|------|------||----------------|
|中学高级教师|275|305|335|365|395|435|475|515|555| || |
|------------|------|------|------|------|------|------|------|------|------|------|| |
|中学一级教师| | | | | | | | | | || |
| |205|225|245|265|285|315|345|375|405|435|| 62~238 |
|小学高级教师| | | | | | | | | | || |
|------------|------|------|------|------|------|------|------|------|------|------|| |
|中学二级教师| | | | | | | | | | || |
| |165|179|193|213|233|253|273|293|313|333|| |
|小学一级教师| | | | | | | | | | ||(按在工资构成 |
|------------|------|------|------|------|------|------|------|------|------|------||中占30%计算)|
|中学三级教师| | | | | | | | | | || |
| |150|162|174|192|210|228|246|264| | || |
|小学二级教师| | | | | | | | | | || |
|------------|------|------|------|------|------|------|------|------|------|------|| |
|小学三级教师|145|156|167|183|199|215|231| | | || |
--------------------------------------------------------------------------------------------------------------------
附表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岗位目标 |
|职员等级|------------------------------------------------------------------------------||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管理津贴 |
|--------|------|------|------|------|------|------|------|------|------|------||----------------|
|一级职员|480|520|560|605|650|695| | | | || |
|--------|------|------|------|------|------|------|------|------|------|------|| 62~298 |
|二级职员|335|370|405|440|480|520|560| | | || |
|--------|------|------|------|------|------|------|------|------|------|------|| |
|三级职员|235|260|285|310|340|370|400|430| | || |
|--------|------|------|------|------|------|------|------|------|------|------||(全额拨款单位,|
|四级职员|180|198|216|234|252|276|300|324|348|372||按在工资构成 |
|--------|------|------|------|------|------|------|------|------|------|------||中占30%计算)|
|五级职员|160|174|188|202|216|233|250|267| | || |
|--------|------|------|------|------|------|------|------|------|------|------|| |
|六级职员|145|157|169|181|193|207|221|235| | || |
----------------------------------------------------------------------------------------------------------------
附表三:中小学行政职务与职员职务等级对应关系参考表
--------------------------------------------------------------------------------------------------
|职员职务等级|职员工资起点| 行 政 职 务 | |
|------------|------------|------------------------------------------------------------|----|
| | |重点高、完中,重点职业中学、18班以上的高中、24班以上的 | |
| | 二 档 | |一栏|
| | |完中校长 | |
| 三级职员 |------------|------------------------------------------------------------|----|
| | |其他高、完中,职业中学校长;24班以上初中、规模较大的实 | |
| | 一 档 | |二栏|
| | |验小学校长;第一栏所列学校副校长 | |
|------------|------------|------------------------------------------------------------|----|
| | |其他初中、实验小学校长;第二栏所列学校的副校长;第一栏 | |
| | 二 档 | |三栏|
| | |所列学校的中层正职 | |
| 四级职员 |------------|------------------------------------------------------------|----|
| | |县以上城市完全小学、乡中心完全小学校长;初中副校长、实 | |
| | 一 档 | |四栏|
| | |验小学副校长;第二栏所列学校中层正职 | |
|------------|------------|------------------------------------------------------------|----|
| | |乡镇完全小学校长,县以上城市完全小学副校长,未进入三、四 | |
| 五级职员 | | |五栏|
| | |级职员的中、小学中层干部 | |
|------------|------------|------------------------------------------------------------|----|
| 六级职员 | |未进入三、四、五级职员的中、小学行政人员 |六栏|
--------------------------------------------------------------------------------------------------
注:重点高、完中学系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学校。
附表四:工人工资标准表
1.技术工人技术等级工资标准 单位:元/月
------------------------------------------------------------------------------------------------------------------
|技术职务、| 技 术 等 级 工 资 标 准 || |
| |------------------------------------------------------------------------------|| 岗位津贴 |
|技术等级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
|----------|------|------|------|------|------|------|------|------|------|------||----------------|
|高级技师 |245|267|289|315|341|367|393|419| | || |
|----------|------|------|------|------|------|------|------|------|------|------|| 62~180 |
|技 师|205|223|241|259|283|307|331|355|379| || |
|----------|------|------|------|------|------|------|------|------|------|------|| |
|高 级 工|180|196|212|228|248|268|288|308|328|348|| |
|----------|------|------|------|------|------|------|------|------|------|------||(全额拨款单位,|
|中 级 工|160|174|188|202|220|238|256|274|292|310||按在工资构成 |
|----------|------|------|------|------|------|------|------|------|------|------||中占30%计算)|
|初 级 工|145|157|169|181|197|213|229|245|261|277|| |
------------------------------------------------------------------------------------------------------------------
2.普通工人等级工资标准 单位:元/月
------------------------------------------------------------------------------------------------------------
| 等 级 工 资 标 准 || 津 贴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十一|十二|十三|| 58~135 |
|----|----|----|----|----|----|----|----|----|----|----|----|----||(全额拨款单位,按在 |
|135 |146 |157 |168 |182 |196 |210 |224 |242 |260 |278 |296 |314 ||工资构成中占30%计算)|
------------------------------------------------------------------------------------------------------------
注:技师、高级技师工资标准,只限在国家规定的考评工种范围内使用。
附表五:中小学课时津贴参考标准表
单位:元/课时
--------------------------------------------------------------------------
| 学校类别| | | |
| | 高 中 | 初 中 | 小 学 |
|职务等级 | | | |
|----------------|----------------|----------------|----------------|
| 高 级 |2.3--4.5 |1.8--3.5 |1.1--2.3 |
|----------------|----------------|----------------|----------------|
| 一 级 |1.7--3.6 |1.4--2.8 |0.9--1.8 |
|----------------|----------------|----------------|----------------|
| 二 级 |1.4--2.8 |1.1--2.2 |0.8--1.4 |
|----------------|----------------|----------------|----------------|
| 三 级 |1.2--2.2 |1.0--1.7 |0.8--1.2 |
--------------------------------------------------------------------------
注:高中教师按10~12(课时/周计算)
初中教师按14~16(课时/周计算)
小学教师按18~22(课时/周计算)
附表六:中小学领导职务津贴参考标准表
----------------------------------------------------------------
| 学校各类人员津贴总额 |
| 校长津贴=--------------------×(80%~100%) |
| 学校总人数 |
|------------------------------------------------------------|
| 学校各类人员津贴总额 |
| 副校长津贴=--------------------×(60%~80%) |
| 学校总人数 |
|------------------------------------------------------------|
| 学校各类人员津贴总额 |
| 学校中层正职=--------------------×(50%~60%) |
| 学校总人数 |
|------------------------------------------------------------|
| 学校各类人员津贴总额 |
| 学校中层副职=--------------------×(40%~50%) |
| 学校总人数 |
----------------------------------------------------------------

中等专业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中等专业学校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一)此次中等专业学校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限于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建制的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中1993年9月30日在册的国家正式职工。
(二)上述学校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均不列入这次工资制度改革范围。但其中由学校派遣到校办企业工作、现仍属学校事业编制、工资关系仍在校内的人员也可列入这次中等专业学校工资制度改革实施范围。
二、新工资制度的内容和工资构成
中等专业学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分别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分别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等级工资制。
工作人员工资由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和津贴两部分构成。职务(技术)等级工资为工资构成中固定的部分,主要体现工作能力、责任、贡献、劳动的繁重复杂程度;津贴为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主要体现各类人员的岗位工作特点和实际工作的数量、质量差别。在各单位工资总量构成中,固定部分占70%,活的部分占30%。
三、职务(技术)等级工资
(一)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执行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一)。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在此次工资套改后职务工资标准提高10%。
(二)中等专业学校中其他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分别执行国家规定的相关职务系列同类人员的职务等级工资标准。
(三)中等专业学校行政人员实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度,执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二)。学校行政人员一般根据其学校具体情况分别执行三至六级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
(四)中等专业学校党务工作人员及工会、共青团等工作人员,参照同级行政人员工资标准执行。
(五)中等专业学校技术工人按照高级技师、技师两个技术职务和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三个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执行(见附表三--1)。普通工人执行普通工人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三--2)。
四、津贴
(一)中等专业学校一般设立下列津贴:教师课时津贴、职员岗位目标管理津贴、领导职务津贴、工人岗位津贴。
1.课时津贴。以教师实际授课时数和质量为主要依据计发。津贴标准可根据不同的专业技术职务规定若干档次。教学辅助人员、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政治辅导员可按工作量折算领取课时津贴。
2.领导职务津贴。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副科长以上领导职务者,领取领导职务津贴。津贴标准依据职务高低、所负责任大小确定。学校校长、党委书记的津贴标准由学校提出意见,报上级主管部门确定。不担任领导职务时,该项津贴即行取消。
3.职员岗位目标管理津贴。根据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工作实绩确定。担任副科长以上实际领导职务的行政人员,其岗位目标管理津贴标准原则上与担任同级领导职务专业技术人员的津贴水平大体平衡。
4.工人岗位津贴。分为技术工人岗位津贴和普通工人作业津贴。津贴标准根据工作量大小、技术等级和岗位差别确定。
(二)津贴是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津贴的发放要认真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依据考核情况,与工作人员工作数量和质量直接挂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不能平均发放。
(三)津贴的实施按国家规定的比例实行总量控制、政策指导,学校自主分配。上级主管部门以学校为单位按工资构成30%的比例核定各校的津贴总额。学校可在核定的津贴总额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本实施意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津贴项目、档次、标准和实施办法,报上级主管部门、人事部门审批后实施。
(四)上述津贴制度建立后,原按国家规定发放的奖金(包括按国家有关政策用学校自有收入发放的带有奖金性质的其他项目)在四个月平均基本工资以内的部分,予以取消。超过四个月平均基本工资的部分,由学校统一掌握,可与新设津贴合并使用。
(五)在上述30%比例的津贴之外,中等专业学校现行的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特殊行业保健性津贴等继续实行。
五、奖励制度
(一)对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贡献卓著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开创性成果,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取得重大成果,产生重大效益的工作人员给予一次性重奖。其中,从事教育教学、基础研究等工作的人员,重奖所需经费从国家有关专项基金中提取。具体实施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从1994年起,各地区、各部门所属学校工作人员要进行年度考核。对考核合格的人员年终发放相当于本人一个月工资(当年12月份职务工资与津贴之和)的奖金。年终奖金由教育事业费列支。
六、正常增资制度
(一)正常升级
中等专业学校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定期升级制度。考核工作按国家统一规定,并结合中等专业学校的具体情况组织实施。年度考核一般在学年末进行。凡连续两年考核合格的人员,每两年晋升一个工资档次。考核不合格的不能晋升。对考核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提前或越级晋升,晋升比例一般控制在单位总人数的3%以内。正常考核升级增加的工资,从下一年度的一月份起发给。
(二)晋升职务(技术等级)增加工资
中等专业学校工作人员晋升职务(技术等级)后,按晋升的职务(技术等级)相应增加工资。原工资低于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最低档的,进入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最低档;原工资已在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以内的,就近就高进入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档次。晋升职务(技术等级)增加的工资从晋升职务(技术等级)的下月起发给。
七、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一)新参加工作的各类学校毕业生工资待遇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到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可以提前定级,定级工资标准可以高于同类人员1--2档。高中毕业后入学的中专毕业生、四年以上学制的中专毕业生、医科等长学制高等院校毕业生,其见习期工资或初期工资可适当高定。
(二)新参加工作的工人仍实行学徒期、熟练期制度。学徒期、熟练期的工资待遇和定级工资待遇,按学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
八、离退休人员待遇
离退休人员待遇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为鼓励教师长期从事中等专业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等专业学校退休教师的退休金比例。教师职务工资标准提高10%的部分计入离退休费基数。
九、工资管理体制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为强化中等专业学校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机制,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对中等专业学校的工资实行国家宏观控制和政策指导下的学校自主管理体制。国家对中等专业学校的工资实行宏观管理,制定统一的工资制度、工资政策和工资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各主管部委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学校在国家立法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可自主组织实施正常升级,具体确定津贴的分配。
中等专业学校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节余的工资由单位自主安排使用。
十、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
(一)中等专业学校工资制度改革从1993年10月1日起实施。
(二)从现行结构工资制向新工资制度过渡的套改办法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3〕85号)的统一规定执行。经中央主管部委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个别专业技术水平高、贡献突出的高级讲师,其起点职务工资标准可适当高套。
(三)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以及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根据国家规定授予奖励升级的人员,可适当高定职务工资档次。对表现差、不能履行本职职责,或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人员,学校有权低定其职务工资档次。
(四)中等专业学校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70%和活的部分30%同时实施,由国家财政预算列支。
十一、组织领导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实施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中等专业学校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细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并抄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和人事部备案。
这次中等专业学校工资制度改革,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教师法》颁布的背景下进行的。新工资制度的实施,是提高教师待遇的重大措施。各级人事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各中等专业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执行政策,保证这次工资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附表一: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
|职务等级|------------------------------------------------------------------------------|| 津贴部分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
|--------|------|------|------|------|------|------|------|------|------|------||----------------|
|高级讲师|275|305|335|365|395|435|475|515|555| || 64~238 |
|--------|------|------|------|------|------|------|------|------|------|------|| |
|讲 师|205|225|245|265|285|315|345|375|405|435|| |
|--------|------|------|------|------|------|------|------|------|------|------|| |
|助理讲师|165|179|193|213|233|253|273|293|313|333||(按在工资构成 |
|--------|------|------|------|------|------|------|------|------|------|------||中占30%计算)|
|教 员|150|162|174|192|210|228|246|264| | || |
----------------------------------------------------------------------------------------------------------------
附表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岗位目标 |
|职务等级|------------------------------------------------------------------------------||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管理津贴 |
|--------|------|------|------|------|------|------|------|------|------|------||----------------|
|一级职员|480|520|560|605|650|695| | | | || |
|--------|------|------|------|------|------|------|------|------|------|------|| 62~298 |
|二级职员|335|370|405|440|480|520|560| | | || |
|--------|------|------|------|------|------|------|------|------|------|------|| |
|三级职员|235|260|285|310|340|370|400|430| | || |
|--------|------|------|------|------|------|------|------|------|------|------||(全额拨款单位,|
|四级职员|180|198|216|234|252|276|300|324|348|372||按在工资构成 |
|--------|------|------|------|------|------|------|------|------|------|------||中占30%计算)|
|五级职员|160|174|188|202|216|233|250|267| | || |
|--------|------|------|------|------|------|------|------|------|------|------|| |
|六级职员|145|157|169|181|193|207|221|235| | || |
----------------------------------------------------------------------------------------------------------------
附表三:工人工资标准表
1.技术工人技术等级工资标准 单位:元/月
------------------------------------------------------------------------------------------------------------------
|技术职务、| 技 术 等 级 工 资 标 准 || |
| |------------------------------------------------------------------------------|| 岗位津贴 |
|技术等级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
|----------|------|------|------|------|------|------|------|------|------|------||----------------|
|高级技师 |245|267|289|315|341|367|393|419| | || |
|----------|------|------|------|------|------|------|------|------|------|------|| 62~180 |
|技 师|205|223|241|259|283|307|331|355|379| || |
|----------|------|------|------|------|------|------|------|------|------|------|| |
|高 级 工|180|196|212|228|248|268|288|308|328|348|| |
|----------|------|------|------|------|------|------|------|------|------|------||(全额拨款单位,|
|中 级 工|160|174|188|202|220|238|256|274|292|310||按在工资构成 |
|----------|------|------|------|------|------|------|------|------|------|------||中占30%计算)|
|初 级 工|145|157|169|181|197|213|229|245|261|277|| |
------------------------------------------------------------------------------------------------------------------
2.普通工人等级工资标准 单位:元/月
------------------------------------------------------------------------------------------------------------
| 等 级 工 资 标 准 || 津 贴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十一|十二|十三|| 58~135 |
|----|----|----|----|----|----|----|----|----|----|----|----|----||(全额拨款单位,按在 |
|135 |146 |157 |168 |182 |196 |210 |224 |242 |260 |278 |296 |314 ||工资构成中占30%计算)|
------------------------------------------------------------------------------------------------------------
注:技师、高级技师工资标准,只限在国家规定的考评工种范围内使用。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鞍山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辽宁省鞍山市人民政府


鞍山市人民政府令第89号


  《鞍山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业经1998年10月26日市政府第十二届三十一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实施。

           鞍山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1998年10月28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保护招标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辽宁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是指房屋建筑、土木工程、建筑装饰装修、设备安装、管线敷设等工程。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勘察、设计、施工及重要建筑材料设备供应招标投标适用本办法。
建设监理招标投标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 招标投标活动必须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和择优定标的原则,不受部门及所有制形式的限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将应招标的工程指定发包,也不能干扰按规定确定的中标结果。
第五条 鞍山市建筑工程局是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主管部门,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管理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管理工作,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的招标投标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招标投标的日常管理工作。
建委、计委、经委、财政、工商、统建开发等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与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工作。

第二章 招 标
第六条 建设工程招标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招标工程相适应的经济、技术管理人员;
(二)有组织编制招标文件和标底的能力;
(三)有审查投标单位资质的能力;
(四)有组织开标、评标、定标的能力;
不具备前款规定条件的,必须委托由招标投标管理机构批准的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中介服务机构代理招标。
中介服务机构不得同时接受招标单位和投标单位对同一建设工程的委托。
第七条 招标的建设项目一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项目已正式列入国家、部门或者地方的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二)已办理项目报建手续;
(三)建设用地已经征用,房地产开发项目已取得建设用地中标通知书;
(四)已依法取得固定资产投资许可证;
(五)建设资金已经落实。
第八条 招标可以采用下列方式:
(一)公开招标:由招标单位通过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发布招标公告;
(二)邀请招标:招标单位经招标站同意后向资质条件符合该工程要求的单位发出招标邀请书;
(三)议标:严格限制议标。采用议标方式的工程,限于涉及专利权保护、只有少量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经公开或邀请招标无人报名投标以及有其他特殊要求的极少数工程。采用议标方式,必须报经建设工程所在地招标投标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参加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的投标单位不得少于五家;参加议标的单位不得少于三家。
第九条 凡政府投资(包括政府参股投资和政府提供保证的使用国外贷款进行转贷的投资)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集体企业和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企业投资的工程,工程造价人民币50万元或者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扩建、翻建和技术改造等建设工程项目,必须采
用招标的形式发包。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认涉及国家安全的保密工程、抢险救灾等特殊工程,可以不实行招标。
住宅工程和公用工程无论其资金来源为何种形式,一律采用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形式发包。
招标限额以外的建设工程项目可以直接发包,也可以实行招标,采用招标方式发包时,必须执行本办法;直接发包时,必须到招标投标管理机构备案并办理相应手续。
第十条 省、市投资在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的建设工程,投资总额为10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的招标,由市招标投标管理机构审批。
第十一条 建设工程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必须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招标单位向招标投标管理机构递交招标申请书;
(二)招标单位编制招标文件,并报招标投标管理机构审查;
(三)招标单位通过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发布招标公告或者发出招标邀请书;
(四)招标单位审查申请投标单位的资质,报招标投标管理机构核准后,通知合格的投标单位,并向其分发招标文件;
(五)招标单位组织现场勘察,进行答疑;
(六)招标单位组织编制标底,建立评标组织,确定评标、定标办法,并报招标投标管理机构审定;
(七)投标单位向招标单位报送投标书;
(八)招标单位在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召开开标会议,组织评标、定标,决定中标单位;
(九)招标单位向招标投标管理机构递交评定标资料及报告,申请签发中标通知书;
(十)招标单位和中标单位在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办理工程建设的各项手续。
采用议标方式招标时,应当参照前款规定程序进行。
第十二条 招标单位编制的招标文件一般由商务部分和技术部分组成。
第十三条 经审定的招标文件一经发出,其内容一般不能变更或者补充,确需变更或者补充的,应当征得招标投标管理机构同意,并在投标截止日7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投标单位。
第十四条 招标文件发出后5日内,招标单位应当组织答疑会。答疑会纪要作为招标文件的补充,以书面形式发给所有投标单位,并报招投标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五条 招标单位编制标底必须以招标文件、设计图纸、现行定额、取费标准、工程类别及有关资料为依据。标底价由成本、利润、税金及风险系数组成。
一个招标项目只能编制一个标底。
第十六条 参与审查、负责审定标底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参加标底的编制工作。
第十七条 有财政资金投入的建设工程,标底审定前可由财政等部门先行论证。
审定后的标底必须密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泄露标底。
第十八条 招标单位除不可抗力外,不得中止招标活动,如中止招标活动,除返还投标保证金外,给投标单位造成损失的,应给予赔偿。

第三章 投 标
第十九条 凡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资质等级证书和投标证书的单位,均可按照本办法规定参加与其资质的经营范围相适应的建设工程投标。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位联合投标的,应当签订合作承包合同,确定代表人,由其代表合作单位参加投标。
第二十条 在本市注册的投标单位参加建设工程投标,应当向招标投标管理机构申领投标证书并按规定参加年检。外省、市单位来我市参加建设工程投标,应当凭省招标投标管理机构发放的一次性投标证书和入鞍施工许可证到市招标投标管理机构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一条 参加建设工程投标的单位应当按照招标公告或者招标邀请书规定的时间,向招标单位提交招标申请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投标证书和取费证书、投标单位简况、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参加材料设备供应投标的单位还应当提供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证书等

第二十二条 投标单位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书,并加盖单位的公章、法定代表人的印鉴,密封后送招标单位。
投标单位应当在报送投标书的同时,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数额,向招标单位交纳投标保证金。
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串通投标,故意抬高或者压低标价。

第四章 开标、评标、定标
第二十四条 招标单位主持开标、评标、定标活动,必须在招标投标管理机构的监督下,在指定场所进行。
第二十五条 招标单位应当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召开开标会议,宣布评标、定标办法,公布标底,当众启封并宣读标书的主要内容。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投标书无效:
(一)未密封;
(二)未按照规定填写,内容不全,字迹模糊不清;
(三)未加盖单位和法定代表人的印鉴;
(四)有两个以上不同的投标价,且未标明何者有效;
(五)投标报价超出招标规定的标价浮动幅度;
(六)投标单位未能出示投标证;
(七)投标单位未参加开标会议。
第二十七条 在标底无误的情况下,中标单位若以高于标底的报价中标,执行标底价格,若以低于标底的报价中标,在有效幅度内执行投标报价。
第二十八条 定标后,招标单位应当持评标、定标报告向招标投标管理机构申请签发中标通知书,并自签发之日起7日内向中标单位发出,同时通知未中标单位,退还投标保证金。
招标投标管理机构有权否决招标单位不按照规定确定的定标结果,由此给投标单位造成损失的,由招标单位负责赔偿。
第二十九条 招标和中标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招标投标管理机构缴纳招标投标管理费。

第五章 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第三十条 中标通知书发出后15日内,除不可抗力外,建设单位与中标单位应当依照有关规定使用统一制定的合同文本,签订承发包合同,并办理合同签证、施工许可证以及备案等有关手续。
第三十一条 建设单位、中标单位在签订承发包合同时应当互换各自开户银行出具的履约保证金存款证明,同时建设单位退还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存款证明在工程竣工验收后退回。
第三十二条 定标后,中标单位拒绝签订合同的,其投标保证金不予退还,给招标单位造成损失的,由中标单位负责赔偿。
招标单位拒绝签订合同,除向中标单位返还投标保证金外,还应当赔偿给中标单位造成的损失。
第三十三条 合同价、最终工程结算价应当与中标价一致。除由于设计变更和合同内容调整而引起的工程量的变化,可按照原中标单价进行调整外,其他均应含在风险系数中,不做调整。
第三十四条 发生合同纠纷,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属于招标投标范围的建设工程,未按规定招标投标的,由招标投标管理机构责令其按规定进行招标投标,并对建设单位处以工程造价的2%—5%的罚款;对施工单位处以1%、最多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其它条款的单位和个人,由招标投标管理机构按照《辽宁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条例》的有关条款给予处罚。
实施行政处罚的程序和罚没财物的处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鞍山市建筑工程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鞍山市人民政府令第九号《鞍山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1998年10月28日

劳动人事部关于不得随意改变技工学校性质的通知

劳动人事部


劳动人事部关于不得随意改变技工学校性质的通知
劳动人事部



根据“四化”建设的需要,以技工学校作为培养技术工人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我们国家一项长期的事业。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全国技工学校的培训能力,总的不是有余,而是不足。去年以来,有的地区、部门把一些条件较好的技工学校改为中专,或者在技工学校中办电视大学
、职工大学、干部轮训班、职工中专;有的把技工学校办得较好的实习场地改为地方全民所有制工厂,把技校定型的实习产品调为工厂的定型产品。我们认为,这些作法削弱了技工学校培训技术工人的能力,影响了技工培训事业的发展,是不妥当的。为使这种现象不再继续发生,特通知如
下:
根据一九七八年二月十一日国务院批准将全国技工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由教育部划归国家劳动总局的通知的精神,今后技工学校申请改变性质时,属于地方办的,须由地方办学部门商得有关省、市、自治区劳动人事厅(劳动局)同意后,才能报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属于国务院? 鞑棵虐斓模τ捎泄夭可痰醚K谑 ⑹小⒆灾吻投耸绿ɡ投郑┩夂螅俦ㄎ也可笈?


1984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