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07:59:18  浏览:846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关于贯彻落实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通知

工商个字[2003]第108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8月15日至16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会议对去年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交流了做好再就业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和有关政策,对继续做好再就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及时传达、认真贯彻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提高促进再就业工作的自觉性

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再就业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和再部署,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怀。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再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信心,明确思路,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再就业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各项措施。要把贯彻落实这次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精神作为新的动力、新的起点,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进一步提高促进再就业工作的自觉性。要广泛宣传会议精神,使会议基本内容、部署安排和具体要求做到人人清楚、个个明白。要坚定信心,再接再厉,知难而进,勇于创新,扎实工作,把促进再就业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新成效。

二、坚决落实促进再就业的有关睡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要不折不扣全面落实再就业工作的有关政策措施。要坚决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2]57号文件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相关文件的规定,不折不扣地全面落实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要坚决执行这次会议明确的涉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收费政策:即凡在2005年底之前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都可享受三年时间免收有关费用的政策优惠。同时,要认真落实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促进高校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力度,提高办事效率。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在办公所在地、登记注册大厅、各类市场等场所,利用宣传栏、墙报、板报等形式,将再就业优惠政策措施以及开业登记条件、登记程序等内容予以公示,增加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以及下岗失业人员的监督。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工商所都要设立再就业政策咨询窗口,为下岗失业人员免费提供再就业政策咨询。下岗失业人员申办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应由专门窗口办理,开辟“绿色通道”,提供“申请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的一站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应在地方政府的统一规划下,采取与卫生、环保、公安、文化、税务等部门联合办公的方式,为下岗失业人员申办证照提供“一条龙”服务。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为下岗失业人员申办营业执照提供限时办照服务:对申办个体工商户材料齐备的,在3个工作日内核发营业执照;对申请设立私营企业材料齐备的,在7个工作日内核发营业执照;对具备各方面条件的,现场核发营业执照。

三、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积极促时再就业工作

要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推动再就业工作。要认真总结推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近年来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创造的经验与做法,继续立足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管理职能作用,继续坚持促进再就业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支持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发展三产活跃城乡市场、创新监管方式维护市场秩序、发挥个协私协作用相结合的工作思路。要继续鼓励、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引导他们兴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或者到个体私营企业从业。要继续运用企业登记管理职能,积极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特别是要大力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主辅分离,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和下岗职工。要大力支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不断开发新的就业岗位。要鼓励、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街道、各类市场(包括季节性早市、夜市)以及城乡结合部,兴办便民利民的餐饮、零售、居民服务、租赁服务、信托服务等行业。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临时性、季节性、流动性经营的,可以核发临时营业执照。

要指导、支持各级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发挥积极作用,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做好服务工作。一是配合有关部门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的技能培训,组织创业有成的个体私营企业向下岗失业人员传授自谋职业的经验,提高下岗失业人员专业劳动技能和自主创业的能力。二是采取组织再就业洽谈会等多种形式,沟通下岗失业人员与个体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的双向选择渠道,为再就业牵线搭桥。三是组织有条件的个体私营企业与下岗失业人员开展“结对帮困”活动,扶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四是引导个体私营企业优先招收、聘用下岗失业人员,为下岗失业员排忧解难,为国家和社会减轻负担。五是及时树立、大力宣传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先进典型,积极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在就业。

四、切实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要建立健全促进再就业工作的责任制。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从政治、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负起促进再就业工作的重大责任,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要把落实再就业政策、强化再就业服务等具体工作目标落实到具体部门,分解下达到基层。要把促进再就业的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单位、部门和干部的重要内容。要总结推广一些基层单位在实践中创造的“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局长具体抓、业务部门和基层工商所共同抓、个协私协配合抓”等经验和做法,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要建立健全促进再就业工作的督查机制。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促进再就业工作监督检查制度,定期督查,加强分类指导。对贯彻落实动作迟缓的,要限期改正;对政策不落实和工作不力的。要追究领导责任。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再就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新对策,认真解决存在问题。从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都要向社会公布落实再就业政策监督举报电话,建立、健全社会和群众自下而上的监督举报机制,自觉接收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根据中央将于10月份对各地再就业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工作安排,请各地于9月上、中旬组织力量对本系统促进再就业工作进行自查。自查重点是: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收费优惠政策落实的具体情况;工商登记机关为再就业提供及办事将效率的工作情况。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拟于9月下旬组织抽查。

要建立健全促进再就业工作的统计、报告制度。为了及时了解各单位促进再就业工作的进度,积极推动促进再就业工作的落实,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按照要求,及时、定期地向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送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情况及统计表(附后)。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还应当按照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及时、定期地向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通报本部门促进再就业工作的主要情况。同时,要主动与劳动保障等部门协调、通气,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形成推动再就业工作的合力。

请各地于今年12月10日前将贯彻落实本通知的有关情况和今年促进再就业工作情况报告及情况统计表报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传真电话:010-68634029)

附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促进再就业工作情况统计表》(略)

二00三年八月二十六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甘南州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州政办发(2008)160号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甘南州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政府,州政府各部门,州直(省属)各单位:
《甘南州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试行)》已经2008年9月8日州政府第二十六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OO八年九月九日


甘南州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女职工生育期间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保障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州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省属单位、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依照本办法规定,参加生育保险。
第三条 州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州生育保险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工作。州、县(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经办生育保险业务,负责生育保险费征缴。各级财政按本级上年征缴额的1.1%为经办机构安排办公经费。
第四条 财政、审计部门依法对生育保险费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卫生、计划生育、物价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做好生育保险的实施工作。
第二章 生育保险基金
第五条 生育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全州实行统一的筹资比例。用人单位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1%缴纳生育保险费。
职工个人不缴费。
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加生育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
第七条 生育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和挪用。
第八条 用人单位缴纳的生育保险费,属财政全额供给经费的机关事业单位由财政部门全额列入预算支出;其他事业单位从事业费收入或单位定额财政补助中列支;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他单位的生育保险费从单位福利费列支。
第九条 生育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生育保险费;
(二)生育保险基金的利息;
(三)滞纳金;
(四)依法筹集生育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三章 生育保险待遇
第十条 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州计划生育有关规定,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不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第十一条 下列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一)生育医疗费;
(二)生育津贴;
(三)计划生育手术费;
第十二条 女职工在生育和终止妊娠期间按国家和省、州的规定享受假期。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以本人上年度缴费工资为基数,按照省、州有关规定对应享有的天数由生育保险基金计发。
财政拨款单位女职工生育或中止妊娠的,不享受生育津贴,休假期间工资由用人单位照发。
第十三条 生育医疗费用包括女职工因怀孕、生育发生的医疗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品费。
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包括职工因计划生育实施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流产术、引产术、绝育及复通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第十四条 参加生育保险单位的男职工配偶没有固定收入的,生育第一胎并符合计划生育和婚姻法规定的由生育保险基金给予一次性生育补贴,补贴标准为上年度人均医疗费用的50%。
生育医疗费和计划生育手术费具体享受待遇标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 下列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一) 不符合国家和本州计划生育规定生育的医疗费;
(二) 因医疗事故发生的医疗费;
(三) 治疗生育合并症的费用;
(四) 不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项目规定的医疗费用;
(五) 除急诊、急救外,未在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发生的医疗费和计划生育手术费;
(六) 婴儿发生的医疗费。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缴纳生育保险费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处理。对未按规定缴纳、少缴或欠缴生育保险费的,限期补缴所欠金额,并按日加收2‰滞纳金。
第十七条 不符合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条件,骗取生育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责令退还,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处理。
第十八条 对参保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以及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管理,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凡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用人单位,同时参加生育保险。
本办法由州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农市发[201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畜牧兽医、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水产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1]59号,以下简称《意见》)日前正式印发。《意见》提出了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进一步明确了重点任务和相关保障措施,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指导文件。各级农业部门要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稳定市场运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意见》的精神实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抓好贯彻落实。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快提高产销组织化程度。要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广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合作社经营管理和流通人才培养。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等流通方式,特别是要支持合作社在公益性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市场开设直销点,推动实施对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建立直销店、连锁店适当给予店面租金补贴等政策,拓宽合作社产品营销渠道。支持专业合作社增添田头冷库、冷链物流、快速检验检测、包装分级等设施设备,提高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水平。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贮运加工能力,推动产销合作,帮助龙头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发展订单农业,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订单合同履约率。要大力加强农村经纪人培训。结合“阳光工程”的实施,把农村经纪人培训作为重要内容,着力培育一批经营行为规范、采购营销量大、辐射带动力强的农产品营销大户,在活跃农产品市场流通、促进农产品平衡供给中发挥骨干作用。

  二、加快推进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要抓好规划指导。顺应农产品生产布局的变化,结合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趋势,研究制定产地批发市场建设规划,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参与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着力提高规划实施的前瞻性和约束性,确保规划能够落到实处,引导产地批发市场实现合理布局,避免无序竞争。要抓好升级改造。进一步严格农业部定点市场管理,加强与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争取信贷投入,支持定点市场开展市场信息收集发布系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环保卫生处理系统以及交易厅棚改扩建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提高装备水平,拓展业务功能。充分发挥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的作用,加强经验交流和行业自律。要抓好示范带动。认真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大型批发市场”的要求,紧紧依托优势产区,围绕主导品种,整合现有资源,重点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级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将其打造成为相关产业的物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传播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和会展贸易中心,形成与优势产业布局相匹配的现代农产品流通布局,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主产区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完善营销促销服务体系。要大力发展农业会展经济。继续办好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品牌农业展会,鼓励地方围绕特色产品举办会展活动,坚持企业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办展形式,提高办展水平,增强展会吸引力,推动构建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相结合,综合性和专业性相补充的会展营销促销平台。支持主产区在产区和销区举办各类特色优势产品产销对接活动。要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网站在农产品营销方面的独特优势,完善网络促销平台,促进农产品网上对接,将网络促销平台打造成永不落幕的交易会。探索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研究解决物流配送半径限制、网上交易缺乏信用、鲜活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等实际问题,推动扩大网上交易规模。要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积极稳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严格认证审查,严格证后监管,全面建立退出机制,维护“三品一标”品牌形象和公信力。鼓励发展农产品区域性公用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推动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产品商标注册登记,在市场竞争中培育、管理和创建自有品牌。

  四、加快健全市场监测预警体系。要强化信息采集监测。完善信息采集平台,拓宽信息采集来源,加大信息采集频度,提高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加强生产实时动态监测,2012年要将蔬菜生产信息监测扩大到580个重点县,在全国选择50个肉牛主产县、100个肉羊主产县动态跟踪存栏、出栏等情况,继续做好200个水产养殖重点县养殖生产和80家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监测。要强化信息分析预警。结合当地实际,聚焦重点品种,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合作,构建大协作、大联合的工作格局,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专家队伍,完善农产品预警分析体系,加强对苗头性、趋势性、规律性问题的研究,定期对农产品产销情况进行会商分析、研判预警。要强化信息发布引导。加大“金农工程”实施力度,建设12316信息平台,启动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试点,加强与电视、广播等媒体合作,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信息发布,不断增强基层面向农户的信息服务能力,着力解决当前鲜活农产品信息服务中存在的生产者“看不到、听不懂、用不上”问题,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缓解买难卖难。

  五、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深化专项整治。巩固已有专项整治成果,继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要加强检验检测。进一步完善国家和省级例行监测制度,加强地县两级执法监督抽查工作,强化检打联动和综合执法。尽快启动实施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二期规划,加快投资建设地级,补充完善县级,不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要加强农业标准化。依法加快农兽药残留标准清理步伐,抓紧转化一批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制定一批执法急需的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不断扩大“三园两场”建设比例和规模,支持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创建,加大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力度。要加强能力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加快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产地准出管理,加快制定全国统一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明管理办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规范》。加快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力争到2012年年底实现全国所有乡镇基本实现“有机构、有人员、有设备、有经费”。

  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支持,搞好沟通协调,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监督检查,在抓好以上重点工作的同时,和发展改革、商务等有关部门一道全面推动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加快建设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保障鲜活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切实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对工作中的新进展、新经验、好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请及时反馈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二0一二年一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