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防汛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4-26 11:39:54  浏览:951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防汛工作的通知

建设部


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防汛工作的通知

建质电[2005]47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江苏省、山东省建管局,北京市、上海市、海南省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

  城镇防汛工作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近期对防汛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为落实国家防总紧急办公会议精神,确保城镇安全渡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城镇防汛工作的领导,落实防汛责任制

  各级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坚持把人们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对城镇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在当地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结合自身管理职责,做好防汛抗旱的相关工作,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明确职责,细化方案,把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城镇防汛有重点、有分工,城镇公共交通、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的运行有保障。

  二、加强对城镇防汛工作的检查和督促,确保各项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管理职能,做好防汛排涝设施的检查维护工作。要及时疏通下水道,全面检修排涝泵站、机电设备,确保排水设施安全正常运转。加强对易积水区域的防范,发现有堵水或内涝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协同有关部门清除市区河道的阻水障碍物,拆除占压排水设施的违章建筑。要对城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防汛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及时认真分析和查找本地区城镇防汛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各项安全措施,保证城镇公共交通、供水、供气、环境卫生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行,确保城镇居民正常的生活和生产。要对风景名胜区内的发生滑坡、崩塌、滚石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隐患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查,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三、完善城镇防汛和预防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抓好防汛抢险工作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完善城镇防汛应急预案,及时对预案进行检查,认真做好防汛应急的人力、器材和物资等各项准备工作,要切实保证在遭受洪涝时应急预案的及时和有效。要强化汛期值班和信息处理制度,保证汛情、灾情信息渠道通畅,及时掌握城镇防汛的第一手资料,及时上报城镇受灾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处理险情和隐患。同时做好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协调,积极主动开展城镇防汛工作,切实保障城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受灾地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将灾后抢险救助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障当地灾民和群众的正常生活,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要尽快恢复供水、城镇道路和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强水质检测,保证饮水安全。要及时清理垃圾、倒伏的树木等,组织力量进行路面清扫,及时处理死亡动物的尸体,防止灾后传染病的爆发。

  四、加强监管,确保斜坡、高切坡安全和做好一线工作人员的防暑降温工作

  各地要按照《建设部关于做好汛期斜坡、高切坡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建安办[2005]02号)和《关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证一线工人安全健康的紧急通知》(建安办[2005]01号)要求,认真组织汛期斜坡、高切坡安全检查,确保建设项目抵御灾害的能力。同时切实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防暑降温工作的组织领导,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一线工作人员中暑和各类生产、运营安全事故。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精心部署,按照本通知和《关于加强汛期安全生产和城镇综合防灾工作的通知》(建质电[2005]43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城镇防汛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防汛抗洪斗争的胜利。

建 设 部
二○○五年六月二十四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工矿企业生产出口商品的暂行规定

吉林省人民政府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工矿企业生产出口商品的暂行规定
吉林省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调动工矿企业生产出口商品、增加出口创汇的积极性,现根据国家鼓励出口商品生产,扩大出口创汇的有关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作如下暂行规定:
一、调整出口商品外汇留成比例。对地方所得的留成外汇,按以下办法分配:
1.机电产品,省留成部分全部返给企业。
2.工矿产品,省留成部分60%给生产企业。
3.省直重点企业,生产的出口商品,省里不再留成,全部留给企业。
4.从省外组织货源的出口留成,由经贸部门返回外省。当年从省外组织的货源不得低于上年实绩。
二、出口商品要实行“两公开”的办法。生产出口商品的企业,对外贸部门要公开成本;外贸部门对生产企业要公开卖价。
三、对生产出口商品的工矿企业,除按国发〔1986〕17号文件给予奖励外,对实际出口创汇额高于省下达的年度出口创汇计划部分,每增加一美元,再增加奖励人民币五分。这部分奖金,由同级财政部门用出口商品增加的上缴税利专项拨补。
四、工矿企业生产出口的商品所得的基数内和超计划奖励的人民币,由企业决定可用于职工福利和奖励。这部分增加的奖金,免征奖金税。
五、对因生产出口产品而发生亏损的企业,可按照税收减免权限和审批程序,报经税务部门批准后,给予适当减免税照顾。
六、建立扶持出口创汇基金。对工矿企业为增产出口商品,提高产品质量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技术、增添设备、扩大生产能力所需的外汇及配套人民币资金不足的,有关部门要给予优先安排。扶持出口创汇基金由省计经委、外经委、财政厅共同掌握,安排使用。企业可从创汇基金
中借款,但须提出项目申请,报外经委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签订借款合同,有借有还,到期归还。
七、建立评选工矿产品创汇先进企业制度。对于生产出口商品创汇较多、贡献较大的企业,每年由省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奖金由省财政专项拨款。
八、对外贸企业的奖励办法,另行规定。
九、本规定从一九八七年起执行。



1986年12月29日
浅谈无照流动经营执法难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 关广发(2005-10-7)


实践得知,无照流动经营既是群众投诉的热点,也是我们城管执法工作的重点,但查处效果总是不尽人意。是故,为便于日后更好地开展此类案件的查处工作,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造成执法难的原因作一个总结或分析。
查处无照流动经营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其主要原因或许有如下几点:
第一,暴力妨害公务事件时有发生。无照流动经营者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情况时有发生,就如:2002年7月27日,深圳市城管执法人员在蛇口工业八路南园欣荔苑前道路上清理占道经营摊档,遭遇20多名小贩殴打,事件中3名队员被打成轻伤; 2004年6月25日,海淀城管对无照商贩进行专项整治,一小时内连续遭两起暴力抗法,其中一个小商贩为了逃脱,竟开农用车撞击城管执法车,并将一名执法人员踹成骨折。2004年9月13日,南宁市城管执法队员在取缔校园周边违章摊点的执法过程中惨遭殴打,城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的鼻梁被歹徒一拳打断,其他执法人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人身伤害;2004年 12月13日,海口市城管支队二大队一中队队长在该市海府路依法查处违章摊点,遭一湖南籍商贩用铁棍打伤住进了医院。这些行为不但使得这类违法经营者更嚣张,而且严重妨害了公务执行及扰乱了社会管理秩序。
第二,“软暴力”妨碍公务也不例外。此点与上述一点或许是执法难的最主要原因。何谓之“软暴力”,笔者认为就是一些老人和孕妇所进行的非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行职务的行为。主要表现在这类人进行无照流动经营时,不但对执法人员的警告教育不当一回事,且凭着他们自身所具有的某种特殊性而我行我素,继续他们的违法违章行为。更甚的是,当执法人员上前暂扣违章经营物品以作进一步处理时,他们就通过躺车底、站车前、上车厢等各种方式强行阻拦,或者企图强行夺回已装车的暂扣物品,妨碍了执法人员正常职务的执行。
第三,行政相对人法律认识错误。此种行政相对人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有营业执照的,其认为自己有证照就可以到处摆卖;一类是无证照但认为自己是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摆卖并不违法。这两类人都存在着法律上的认识错误,而且都固执地认为自己乱摆卖行为是合法的,执法人员处罚自己于法无据,以致其对抗执法的意识更加强烈。
第四,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唱反调也成一阻碍因素。社会大众本身就有一种对弱者或失助者的同情感,这种同情对无照流动经营者也不例外。虽然这种对经营者的同情是善意的,但这种同情又往往来源于对事情原委缺乏了解,而且这种所谓的经营者又并非通常意义上真正的“弱者”或“失助者”,故常被违法违章人煽动、利用。被利用的群众甚至指责性地认为执法人员的行为如何的不是,如何的不应该。这也无疑地成了执法阻碍。
第五,屡违者屡教不改、屡罚不改,从事此种经营意识固化。我们的执法人员处理这类案件不少,也多次对此类经营者教育警告、罚款等,虽说部分人或已转到集贸市场经营,或转为持证照合法经营,但就是有一部分屡教不改。这部分屡教不改者的无证流动经营意识固化,还常与执法者打“游击战”, 经常是你查我撤,你离我回,给查处此类案件带来了很大困难。
至此,暴力抗法、“软暴力”抗法、当事人法律认识错误及顽固的违法经营意识、群众的不支持不理解等可以说是无证照流动经营执法难的主要原因。当然,诸如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缓冲期内的问题、执法人员本身素质等等主客观因素,都是造成此类案件执法难的重要因素。作为执法者,我们更应该做到对症下药,使得此类案件的查处有一个好的质变效果。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 要痛击、严打暴力妨害公务行为。无照流动经营者公然挑战法律权威,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严重危及执法人员人身安全和干扰执法活动正常开展,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社会影响极坏。所以,对暴力妨害公务行为要毫不留情地予以迎头痛击,要严惩重罚。各职能部门要一改过去的“踢皮球”、“打太极”现象,加强交流协作以及做好调查、收集、保存证据等工作。公安机关还要有积极作为,对无照流动经营者的阻碍执行职务行为,若是犯罪的,要严格按照刑法及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若是包括“软暴力”行为在内尚未构成犯罪的,要严格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或治安管理处罚法(2006年3月1日起适用)的规定追究行政责任。在追究刑事或行政责任时,相关机关要真正结合法定或酌定从重情节作出相应处理。
第二,要改变包括公安民警在内的个别执法人员错误法律认识。此点有二:一是要改变个别公安民警对妨害公务罪构成的错误法律认识。从刑法规定及一般法理可知,妨害公务罪属于行为犯,而不是个别民警所误认为的结果犯或情节犯。也即是说,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即构成妨害公务犯罪的既遂(1) ,而不是以人身伤亡等危害后果的实际发生为构成要件,如果发生了其他危害后果构成另一犯罪的,属刑法上的想象竞合犯,应择一重罪处罚。是故,个别公安民警不能正确认识此类犯罪构成,使得查处无照流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妨害公务行为得不到本应有的打击。二是要改变查处无照流动经营时执法者所持“打不还手”的错误法律认识。过去,我们一惯奉行的是“打不还手”做法,甚至是无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与行政相对人有身体磨擦,不能制止现行的暴力行为,即无原则忍让,没有“该出手时出手”。这样,等同于纵容了违法犯罪分子的行为,造成了有些执法行为相对显得软弱无力。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刑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任何公民都可以对现行犯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对任何正在实施的犯罪都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2)的权利。我们执法者既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同时也是一个公民,公民一些基本权利我们的执法者也应享有。一些无照流动经营者正在实施的暴力抗法犯罪行为已严重危及到执法人员人身安全,而也是公民的执法者为何还不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防卫、制止、扭送?法律赋予的权利,为何不行使?这种错误认识在其中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所以,笔者认为这两种错误的法律认识非常不利于对暴力抗法行为的打击,不利于正常行政执法业务的开展,是非改不可的。
第三,要加强法制教育,密切联系群众。现今某些人,或因为自己具有一定的财富,或因为自身具有某种特殊性,或因为对法律存在认识错误等等,从而对城管执法机关做出的决定不以为然,甚至挑衅。为此,笔者认为应在全社会进行树立城管执法机关权威、尊重城管执法机关决定及提高群众守法意识(3) 的法制教育,以改变包括此类无照流动经营案行为人在内的某些行政相对人的错误法律认识及违法行为。另外,作为行政主体的城管执法机关更要密切联系群众,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了解,避免造成群众对城管执法工作不必要的误会进而为行为人所利用,避免发生群体性冲突事件。我们执法者不仅自身要认识到,而且还要让广大群众也认识到,不仅社会治安需要“群防群治”,包括查处无照流动经营在内的城管执法工作也要“群防群治”,以更好地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第四,要“堵疏结合”,多谋一些“疏导途径”。在严查无照流动经营时,也应从人道主义及尊重人权出发,多谋一些“疏导途径”,帮助解决特殊人群生存问题。我们的政府可通过调研,协调好工商、税务、卫生、城管、公安、民政、消防、物业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为一些确因经济困难,无收入且无其他合法生活来源又无法维持当地最低(基本)生活水平的人给予适当照顾和优惠,设立一些具有扶持、帮助、优惠等性质的廉价便民集市,引导他们到此类集市进行经营活动,从而使此类人得以疏导,减轻了无照流动经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一为群众办了实事,二又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行政资源,何乐而不为?
第五,要对屡教不改、屡罚不改坚决查到底,予以重罚。部分屡教不改、屡罚不改者的无证流动经营意识固化,还常与执法者打“游击战”。为此,要根据情节,对这些 “顽固分子”严格依法予以从重处罚。罚款、没收经营工具、物品等,增加其经营成本,给他们一个血本无归,使之无利可图,最终放弃继续从事此种违法违章的经营行为。当然,我们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也不能一刀切,对那些确实需要优抚、扶持的,其本人又有意到集市等疏导场所经营的行为人,也需要尽可能地区别对待。
第七,要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我们的城管执法人员亦应提高自身素质及增强警惕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如收集和保护好证据)及临场处置能力。执法人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了,可以避免诸如粗暴执法等引起的冲突,有利于实现以法服人,以理服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了,有利于为自己人身安全提供了保障,给自己执法行为合法合理性提供支撑;临场处置能力提高了,有利于控制事态发展,避免进一步恶化。
关于无照流动经营执法难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或许有很多,以上只是笔者从实践中就此得出的几点浅见,以供同仁参考。


尾释:
(1)妨害公务的犯罪行为若是对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的,其既遂不以行为人实施暴力、威胁行为为要件。
(2)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同时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3)这里的“守法”指广义上的“守法”,包括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侵犯时以积极合法的行为捍卫和认真履行法定义务。